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一些证件。这种时候三俗情节总是会发生,比如翻出中学时代的日记本。比如再找到一些书信往来——那是在短信和qq流行的年代里,我和Icy小姐的略显矫情的坚持。
高中的日记断断续续,颠三倒四地写了好几本。唯一连贯的一本,从05年暑假写到了07年年底。
那是刚刚从英国回来之后的我,十五六岁,心情轻盈愉悦,对高中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到高三上学期结束,经历了自以为各种沉重的打击——其实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——然后一点点在高考这个词语的折磨下变得空虚麻木(事实上我认为现在的我更甚)。那本日记最后几篇的言辞非常苦闷。活脱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被高考折磨惨了的样子。
其实没那么惨。日记是会说谎的。愉快或不愉快在提笔写下的时候总是难免被放大了。
最近很多人问我毕业的去向,以及当时为什么选择大老远的北京。我居然一时答不上来。今天居然在07年六月的日记里找到答案:只是对当时的生活厌倦了烦透了而已。那么简单无趣的答案。
可见回头看看酸不拉叽的旧文章也有点用处。
====
再也不能和Icy小姐名正言顺地伤春悲秋了。十几岁的年纪早就远的没影儿啦。
曾经仔细珍藏的一张灯光下的侧脸,为一些愚蠢问题的辗转反侧,课堂上的偷看小说偷吃零食,很多无所谓开始和结束的故事,失去后来的后来。
没有花开的再来年,没有萤火的又一夏。
这句话在许多书信中不曾寄出的那一封里。看这些信的时候会再次涌出“写完她们的故事”的这个念头。可悲的是,除了结局我早已不记得经过。
匆匆忙忙地,这么六年就过去了。
====
六年前第一次走出国门,来到曾经辉煌的帝国。自然是像村姑进了城,再怎么努力也克制不住好奇和雀跃的心。尽管彼时的我,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是那么少,那么少。
后天的这个时候,不知道我会在哪里?
这次不会再去英国。
去不成西班牙,希腊和奥地利,是遗憾,却也是一种美。就算是为将来留下些许期待,这么想,也不至于太坏。
旅行和青春一样,总是觉得太过仓促。
祝自己一路平安,旅途愉快。
我要带上三枚中国硬币,在罗马的许愿池许三个愿望。
当然,最后一个必须是:让我有一天能够重回罗马。